年末了,參考了幾份不同觀點的紙漿2023年年度策略發現,針對明年價格重心上下移動的主要爭論,主要集中于明年需求新增量的多少,雖然市場已經認可增量來自于國內市場,但這個增量的幅度有多少?國內經濟復蘇情況如何?是否能支撐漿價成為了核心因素。
本文梳理一下明年的供需情況,看一下紙漿2023年的價格重心如何運行?
截止2022年11月數據顯示,國際上,針葉漿與闊葉漿的產能都呈現持平或小幅收縮的狀態,一方面源于部分裝置轉產,另一方面源于計劃于2022年投產的裝置都出現推遲。因此,2023年針葉漿、闊葉漿都有投產計劃,但針葉漿在未來的投產量可能僅有96萬噸,其中有88萬噸可能會落實到23年下半年,甚至24年;而闊葉漿中ARAUCO在2022年四季度的156萬噸,UPM在2023年2季度的210萬噸的投產。所以總的來說,闊葉供應是存在壓力的,但壓力釋放的時間還有不確定性;而針對期貨上市品種的針葉林而言,新增壓力較小。
國內方面,已公布尚未投產的木漿裝置有3000萬噸,其中大概有1000萬噸會于22年底或23年年內投產,但主要為化機漿、半化學漿等。而與針葉漿相關的產量并不大,且增速在下行,因此國產葉漿產量的變化對進口針葉漿的價格影響較小。
這里需要注意的是,國內紙漿的現貨價格和美金價格都處于歷史高位水平,但歐洲港口庫存持續處于100萬噸到120萬噸之間來回活動,一般而言,相對低的庫存才能支撐較高的價格,而當前歐洲港口100多萬噸的庫存量,再疊加累庫的預期,那么一旦歐洲港口庫存數量有所增加,且增幅明顯的話,就容易引發其價格的快速下挫。目前可預見的是,歐洲需求在隨著其宏觀經濟下行,累庫預期在增加。
需求測算
國內已經公示的但未投產的項目有2500萬噸,其中將有780萬噸的項目將于2023年前后進行投產,其投產主力依舊為文化紙和白卡紙,其供應增量為11%、33%。由此可見,新增木漿裝置的投產預期將會給木漿消費帶來穩定的支撐。但具體的消費量,還是與終端消費、庫存、進出口相關。
同時國內從疫情消退和管控減退后經濟逐步修復,將會支撐GDP明顯增長,而經濟的復蘇將會帶動紙制品終端剛需消費的增長。因此從國內經濟復蘇的節奏來看,國內紙制品終端消費會呈現逐步復蘇的節奏,但疊加出口與庫存變動后可能會有變化。
2023年的出口存在下行的預期,主要源于歐美加息進程延續,歐美經濟增速會逐漸下滑,這會導致歐美成品紙價格隨著消費量的下降逐漸下降。
供應角度而言,隨著國內大量木漿裝置的投產,國產率將會逐漸提高,但國產提高量主要集中于闊葉漿。針葉漿在2023年及2024年只有少量的投產計劃,因此并不會對市場造成壓力。從國內需求來看,2023年國內終端剛需仍保持一定增速,如果出現經濟刺激可能表現會更好。但成品紙出口面臨壓力,部分紙種存在去庫可能,會對終端需求產生不利影響。
因此,結合供需強弱來看,供需結構為前期緊后期相對寬裕,可預測現貨價格將出現前高后低,針葉漿的價格更關注當期供應和需求,因此同樣預計針葉漿的價格為前高厚底,呈“N”字形。
因此,在關注2023年紙漿行情的同時,還需要時刻關注市場其他變量的影響。